- A+
人们给马桶或洗手间起的昵称或别称可谓不胜枚举,例如厕所、洗手间、盥洗室、WC、大号、小号、便桶、夜壶等,此外更有不少难登大雅之堂的名字。
2010年,在英国公众评选的史上最伟大发明的榜单上,抽水马桶名列第9,紧随其后的是内燃机。马桶的排名甚至比切片面包高出61名,比Facebook高出73名。
那么马桶是不是已经接近完美,还是尚有进一步改善的余地?有人提出了让马桶更智能、更环保的想法。然而,如果回顾马桶的发展史以及我们对马桶态度的变迁,对马桶进行改造的想法似乎就显得有些棘手。
回顾历史,马桶本身和我们的如厕习惯都历经了不少变化。考古发掘表明,对人类排泄物有计划地处理可追溯到美索不达米亚帝国时代,即公园前3500年至2500年之间。自公元前3000年起,古希腊人便设计了完善的排水系统。
在古罗马时期,高档洗手间有时还会配备加热设施、大理石座位和装饰性的雕塑。这些当然是奢侈版的洗手间,同时也是社交属性极高的场所。“人们坐在一起,既没有隔间,也没有挡板,毫无隐私可言,”考古学家齐纳·卡玛什(Zena Kamash)于2010年写道。大多数的古代厕所只有不到15个座位,但一个建于公园二世纪的叙利亚厕所却是个例外:它可以同时容纳多达80人。

在古代,如厕也是一种社交
然而,随后的几个世纪里,厕所都没有太大的改变。直到1596年,约翰·哈灵顿(John Harrington)爵士公布了他那名为“Ajax”的设计,为他的祖母伊丽莎白女王一世安装了“第二个宝座”——一个堪称现代抽水马桶先驱的坐便器。到了1775年,亚历山大·卡明斯(Alexander Cummings)获得了S形下水管马桶的专利,这项发明一直沿用至今。弯曲的管道能有效冲走马桶里的排泄物,与此同时,通过平衡管道上下两端的气压,还能防止臭味从管道中溢出。
抽水马桶的诞生意义非凡。在马桶尚未出现前,夜壶是不可或缺的日用品。在19世纪,由于上流社会的晚宴动辄几个小时,导致在饭厅使用夜壶成了稀松平常的事情——来自多伦多科尔伯恩别墅的菲利普·张(Philip Cheong)解释道。正是在这栋别墅里,还保存着这座城市最早的室内马桶。晚宴后,尽管女人们和男人们分别进入两个备有夜壶的房间休息,但也只能在众目睽睽下如厕。
抽水马桶改变了人们对“排污”的感官体验,使我们无需经受“排污”带来的触觉和视觉折磨。如今,一切肮脏的工作都可交由水来完成。标准的英式和美式马桶水箱中储存着大量的水,让我们不必再一睹排泄物的全貌。(但欧洲大陆的某些设计却并非如此。这些马桶设计了一个架子来截住排泄物,让你在一通舒畅过后还能好好观察一番自己的“作品”。)
尽管如此,仍然有不少有说服力的观点证明抽水马桶亟待改造。在普通的英国家庭,抽水马桶占整个家庭用水量的30%以上。尽管节水马桶正逐渐受到追捧,但如果假设每人每天冲5次马桶,每次6.5升的用水量仍然会导致人均年用水量高达1.2万升。
同时,它们还会将所有东西在瞬间冲走,这未必是件好事。在一个家庭的生活污水中,仅占1%的尿液却包含了污水中90%的氮、50%的磷,以及内分泌干扰素等大量水溶性药物。这些药物只需很少的计量就足以改变人类和水生动物的荷尔蒙系统。
突然之间,现代马桶似乎变成了既耗水又不环保的怪物。

GETTY
于是便出现了更现代的“非混合式”马桶。这种马桶旨在通过改变排污结构,将尿液从粪便中分离出来。只有液体?那就将其置于前部。固体占了大部分?那就将其置于后部。同时,由于尿液是被收集起来而非冲走,这种马桶也会更加节水。
罗马皇帝提图斯·弗拉维乌斯·维斯帕西亚努斯(Titus Flavius Vespasianus, 公元69-79年在位)也使用了类似的方法。他设计了一个系统来收集尿液,因为彼时的尿液可以当做洗衣添加剂来出售,而且需要缴税。这个行业臭味熏天,但却有利可图。
既然如此,为什么“非混合式”马桶仍然没有流行起来?首先,它要求男性小便时必须坐下,而女性则必须小心瞄准。因此,当这种马桶被引入到欧洲的一些大厦时,人们往往很犹豫要不要使用它。
瑞士联邦水产科学与技术研究所(EAWAG)的化学工程师托弗·拉森(Tove Larsen)解释说,她所在的大厦2006年就安装了“非混合式”马桶。拉森曾针对苏黎世公寓、学校和图书馆里的“非混合式”马桶开展了为期6年的研究实验。EAWAG号称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尿液处理实验室。
“尽管80%至85%的人都认为这个想法确实很好,可越是需要亲自使用这种马桶,他们就会对这项技术越发不满。而这项技术本身确实也还不够成熟。”拉森说。

“非混合式”马桶技术本身确实也还不够成熟
舆论的质疑和人们的抗拒也打击了美国人尝试尿液分离马桶的热情。夏威夷大学自然能源研究所的博士后研究员克里希那·拉米全(Krishna Lamichhane)就曾先后在尼泊尔和美国进行过测试,但均以失败告终。“在美国,人们回收养料的动力不足,”他解释道,因为在这里,“化肥太便宜了。”
从商业角度考虑,“非混合式”马桶风险过大,因此企业停止生产这种产品。
推广新式马桶为什么困难重重?原因之一或许在于,任何的改变都会加强我们如厕过程的“曝光率”,这足以让人们感觉不舒服。当下的马桶可以让我们享受“眼不见,心不烦”的舒心体验。
曾在2012年撰写了《如厕心理学》(Psychology in the Bathroom)的尼克·哈斯拉姆(Nick Haslam)说,由于每人每天都要如厕好几次,我们附加在马桶上的消极情绪大到不可估量。“在社会风俗文化的影响下,我们认定自己的排泄物都是污浊不堪的,必须马上冲走。我们得把它们擦得干干净净……我觉得,仅仅是关于如厕必须私下进行这样的想法,就足以使之成为一件见不得人的糗事。”
或许,我们并不会永远抗拒新的发明来取代现在的抽水马桶,毕竟,几个世纪以前,室内马桶也曾被人们拒之门外。在厨房和客厅隔壁做如厕这种脏事“也让人们花了很久才最终接受。” 菲利普·张说。
尽管如此,现有的西式抽水马桶仍然面临着被淘汰的风险。科学研究已经证明,我们还有更合理、更环保的选择。因此,目前阻挠马桶改造进程的并非我们的发明创造能力,而是人们的心理接受能力。